家风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的教育和传承,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教犹如一缕阳光,即使身处贫穷,也让孩子们温暖在途,终身受益.
我的父母出生于建国初期,那时老百姓的生活还十分贫困,父母都是小学没上完就早早辍学务农了。好在父亲人小志气大,抓住招工机会进城当了工人,母亲就不那么幸运了,作为姥姥家的长女,母亲过早地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每天除了帮助姥姥打理田地里的庄稼、做一大家人的饭,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灯光下缝衣服,纳布鞋。和父亲成亲后,由于父亲在城里务工,母亲更是家里家外一把手,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父亲和母亲非常孝顺,父亲从城里买回好吃的总是让我第一个拿给爷爷奶奶吃。由于奶奶只有父亲一个儿子,所以在爷爷奶奶去世前一直和我们一起生活,在与奶奶长达20多年的生活中,我亲眼目睹了父母亲对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无论父亲外出回来有多晚,都要弯下腰在奶奶头前轻声问候一下,如“我回来了〞“今天难受不?”等,从未曾见过父亲顶撞奶奶半句。而母亲虽然身为媳妇,却承担了做女儿的所有责任,为奶奶做饭洗衣,从不抱怨。在我们成长的日子里,父亲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厚道,百善孝为先。我们姐弟三人从小耳满目染,也养成了尊重长辈、孝顺老人的良好习惯。
父母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是对子女的教育一点也不含糊,他们总是说砸锅卖铁也得供孩子们上学。小时候由于家里人口多,为了供我们上学,父母亲竭尽所能,劳苦半生。改革开放后,母亲凭借她的勤劳能干开始在城里卖油条等小吃,每天起早贪黑,为了不耽误我们吃饭,母亲总是天还不亮就起床做好早饭午饭。中午饭顾不上回来吃,我便去给母亲送饭,看到扎在人堆里的 “铁娘子〞母亲,汗水夹若油污,却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女人而有半点儿偷懒之心,心里便对母亲肃然起敬,希望自己赶快长大,替母亲分担。父亲也在外做起了小本买卖,在当时物资缺乏的年代,我们家里便比邻居们稍稍好些,能从外地买一些时令蔬果,虽然当时家家都不富裕,但父亲却常常接济别人,送邻居老太太一些蔬菜、红薯等,邻居们对父亲都很敬重。
为了供养我们,母亲深深地收敛起了她的爱美之心,一年到头不买新衣,在我的记忆中,父亲身上那件白色半袖衫穿了不知多少个夏天,背上的褶子用烙铁也难以抚平,父母常常告诚我们,要低调做人,本分做事,心存善念,知足常乐。所以,父母一旦交待给我们一些事情,我们兄妹几个就像领了圣旨一样遵从,后来才懂得这便是言传身教。我们也都秉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都不耍滑偷懒,勒俭节约,勤快倣事。
老舍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到:“从私熟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几十位老师,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短短几句话,也反映出家风的重要性,“生命的教育”即是家风的传承。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每次回家探望父母亲时,母亲总是知足地说:“现在的社会真好,生活条件好,儿女都孝顺,以前的人做梦都想不到会有这么幸福!〞每到逢年过节,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母亲虽然忙里忙外儆著一大家人的饭,但看到儿孙满堂,子女平安幸福,非常开心。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是对父母最真实的写照,他们勤劳、诚信、敬老、感恩的行为将影响我们一生,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指路明灯,只要我们每个小家庭家风淳朴,就会有社会大家庭的和谐,让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充盈于世,代代相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