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郡当如张镇周
张镇周,隋唐时舒州同安郡(今安徽省潜山县)人。他本是隋朝功臣,早年从隋陈稜征讨流求,以功授为金紫光禄大夫。但他没有死心塌地效命于那位残暴荒淫的隋炀帝,而是跟着同为隋朝大臣的李渊一起打天下,被李渊授为舒州总督。唐王朝建立以后,他以开国功臣正式被授为舒州都督。
舒州是张镇周的家乡,他上任前,先在自己家里连续十天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故友,并将金银绸缎分赠给大家,流着泪对大家说:“今天我张镇周还能跟你们很高兴地喝酒,可从明天起就是治理舒州的都督,不能再跟大家这样交往了。若亲朋故友犯法,我绝不徇私!”镇周上任后,严格遵守法令治理舒州,关心广大百姓疾苦而不偏袒亲族,不营私,不徇情。在他的治理下,战后的舒州社会秩序很快安定下来,农业生产也稳步发展,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这个故事记载在《资治通鉴》里,并被列入传统蒙学丛书《龙文鞭影》,成为历代蒙童品德教育的典范。
张镇周之所以成为千载楷模,是因为他做人为官通透明亮,情理有别、公私分明。“以舒州人而为舒州都督。诚非易易。守法则伤情。违法,非礼也。伤情,亦非礼也。镇周先就故宅欢宴亲朋十日,复分赠金帛。临别又以礼隔泣告之。情深矣,法彰矣,礼尽矣。”诚然,本地人当本地官,必将要面对乡亲邻里、叔伯堂宗,扯不断叙不完的亲情、友情,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中自然也不乏通情达理、严格自律的忠实纯良,但谁又能保证不会因张镇周的上任而出现一些恃强凌弱、鱼肉乡民、为非作歹的青皮无赖呢?对于张镇周来说,期望治理好饱经战乱的家乡故里,给他所治的州郡百姓以和平安宁,从而报答朝廷对他的信任,他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便是未雨绸缪,发乎以情、施之以义、晓之以理、明之以法,提前为他的至亲好友、知己故交敲警钟、打招呼,为自己在家乡顺利施政打下良好基础。
古人云:“读书不学王安石,治郡当如张镇周。”都督张镇周深入人心的并非他的权威,也非他的官位,而是他自律、严明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