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旁的精彩人生
——记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钦峰
仅有初中学历,34岁时被评为全国劳模,前不久又荣获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一名技术工人是如何做到的?
面对记者的问题,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钦峰轻轻吐出两个字:执著。
“输在了起跑线,但要赢在终点线”
1992年,初中毕业的王钦峰,来到豪迈机械公司的前身——高密市呼家庄镇纺织配件厂当了一名学徒工。
3年后,王钦峰成了一名操作熟练的机床工人。然而一次同学聚会,让王钦峰受到了极大震动。“昔日的同学,已经有30多个考上了大学,成了十里八乡关注的‘名人’。我输在了起跑线上,但要赢在终点线上。虽然从事操作工作,也一定要做得出彩。”王钦峰暗下决心。
缺什么就学什么,王钦峰跑到书店买来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专业书籍和一大本机械习题集,对照习题学理论。自学了近一年,王钦峰抱着习题集,找到公司总经理、工程师张恭运寻求指导。看完这本习题集,张恭运感到非常震惊:“一个初中生做的习题,已经达到了机械专业大学生的水平!”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王钦峰更加珍惜实践中的学习提高。一次,为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公司把新研发的一种机床的电气安装搬到泰安,请泰安的工程师帮助调试。王钦峰主动请缨跟班工作学习。在泰安,王钦峰买了一台小录音机,把工程师的讲解录下来,之后再对着机床、听着录音、捧着书本逐句琢磨。除了买书外,他没逛过一次街,连近在咫尺的泰山也没去过。7个月后,他掌握了电气柜的全套原理。
刻苦地学习,让王钦峰系统地掌握了机械、电气、数控等技术知识,为他在机床设计研发上施展拳脚奠定了基础。
“给别人信心,就是给自己机遇”
机遇总爱垂青有准备的人,也总爱垂青勤勉的人。
1997年6月,豪迈公司跟客户签订了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的生产合同。当时,豪迈公司没有专业的机械设计人员,缺少生产指导用的零件图纸。经过考虑,公司决定将任务交给能钻研的王钦峰。
接受任务后,王钦峰每天早晨6点起床,夜里两三点收工。当时正是三伏天,坐在桌前画图纸,一会儿就是一身大汗。经过7天7夜连续作战,他完成了100多张设计草图。当年12月,豪迈公司第一台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从此,公司拥有了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
1999年春节前,公司安排王钦峰到广州为客户安装、调试机床。30多台机床的安装调试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还要负责对客户职工的培训任务,工作压力非常大。由于工作劳累,饮食不规律,王钦峰得了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在医院打了一天吊针,病情稍有好转,王钦峰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边吃药边干活。当30台机床的安装、培训任务顺利完成后,王钦峰整整瘦了一圈。
公司领导得知王钦峰带病坚持工作的情况后,“要求”他坐飞机回家。当时公司正处于起步阶段,公司领导出差也从未坐过飞机,面对领导给予的这一特殊待遇,那一刻,王钦峰所有的疲惫一扫而光。
“给别人信心,就是给自己机遇。只要我们立足本职岗位把工作干好、干到极致,就会赢得更多的机会。”王钦峰说,自己正是从一次次机会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进步。
“把平凡干成卓越,把普通做成精彩”
王钦峰是一个对学习执著的人,也是一个敢于大胆创新的人。在豪迈公司的20年里,王钦峰操作过机床,搞过机械、电气设计和售后服务,换了10多个工作岗位。抱着“把平凡干成卓越,把普通做成精彩”的信念,在每个岗位,他都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录。
创业之初,公司接了一批柴油机配件的加工任务,当时公司的加工设备落后,拼尽全力,每人每班也只能加工30件左右。有员工说,这已经不错了,老掉牙的设备怎么也比不过数控设备吧?
王钦峰却在这件事上较了真,他泡在车间里琢磨,发现换磨刀具最费工时,他就大胆在刀具磨削工艺上进行改进,制作了一种组合刀具,创造了每班加工52件、合格率达到99.9%的记录。
2005年初,公司正面临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时期。考虑到王钦峰技术过硬,公司又把王钦峰调任到品保科担任科长,监管公司的产品质量。
当时,组装一件产品需要20多项工序,只要有一项工序不合格,产品就要发回去重新加工。对此,王钦峰强制推行了产品工艺路线单:每一道工序过关以后都要签字确认,下一道工序负责人员,专门检查上一道工序的质量,举报有奖,出现问题承担连带责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产品质量飞速提升,世界500强企业中,有十多家企业与豪迈公司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由于过于专注创新工艺技术,有一阵子,父亲担心起儿子“钻错了道”:王钦峰大白天瞪着眼往别人自行车上撞,端着饭又不往嘴里吃,刚拿起馒头却放下跑了……
正是这样的痴迷精神,多年来,王钦峰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40多项工艺革新,设计了十几种专用设备和量具,研发出了全国领先水平的第一代电气柜、获得国家专利的活络模具等,为公司创造了巨大效益,他本人连续多年获得公司的认购股份奖励,现在已成为企业的十大股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