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飞机的孩子到大国工匠
发布时间:2017-07-25     浏览量:1612   分享到:
从追飞机的孩子到大国工匠
——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王刚
这是一篇青年人仰望蓝天、追逐梦想的励志故事。
讲述了全国劳动模范、第十三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航工业沈飞数控加工厂王刚从一个怀着航空梦想的青年小伙儿,到身无长技走入厂房成为铣工,一路笃行自强、敏学创新,终在平凡的一线岗位琢磨成器、淬火成钢,达成一代大国工匠的心路历程。
追飞机的孩子
在沈阳飞机制造厂边长大的孩子多多少少都对天空怀有憧憬,每当有一款飞机御风起航,拉着白线消失在远空,地面上的孩子就起劲儿地追逐着飞机的轨迹奔跑。王刚就是那个追飞机的孩子,稚嫩的心里埋下了小小的“航空梦”。
进入青年,王刚不再追着飞机奔跑,而是更加笃定少年时许下的航空理想。王刚动手能力强的天赋逐渐显露,他热爱手工,时常钻研一些工艺技法,“做不了驾驶飞机的蓝天英豪,那就做平凡光荣的飞机制造工人”。文化课成绩优秀的王刚放弃了老师建议他参加中考进而到高等学府深造的人生规划,而是“执拗”地考取了沈飞技校,迈出了实现理想的第一步。
1999年,王刚从沈飞技校毕业,以成绩优异被沈飞公司录用,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铣工。第一次走进这个儿时绕着跑了不知多少圈的航空工厂,第一次站在脑海中演绎无数次的车床边,第一次拿起了注定相伴整个青春壮年的卡尺锉刀,王刚享受每一个第一次的新鲜感,享受厂房里轰鸣的响动和热火朝天的繁忙。他知道,年轻的生命在这一片嘈杂和一方铣床的天地里有了新的坐标。
十年淬炼航空梦想
王刚入职之初,正值世纪交替,世界格局动荡不安。1999年,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美国飞机轰炸,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国内听闻群情激奋,加强国防装备体系建设的指示将中国航空工业推向历史转折的路口,一大批重大专项纷纷上马。义愤填膺、踌躇满志、报国心切,怀着复杂的情绪,年轻的铣工王刚被分配到歼8飞机生产任务中,负责飞机前大梁加工。在工作中王刚勤于求教,悉心钻研,早上5点到岗,常加班至深夜,每月至少工作300小时,连续多年全年无休,下班了还不停琢磨工艺技法。“什么时候来找王刚,什么时候就见他瘦高的腰背弯成了一张弓,趴在车床边忙活”,这是同事们对王刚的印象。
王刚拒绝埋头傻干,对自己有着清醒的定位:作为当代产业工人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操作技能,也要有专业的理论功底。基于这种认识,王刚在主动拜名师学技艺、用心揣摩苦练基本功的同时,还不忘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他先后自费2万余元购买了专业书籍,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用在学习上。王刚积极参加项目研制的技术攻关及技能大赛,不断磨炼自己,从中寻找差距和不足。勤学苦练终于结成了硕果,厂房里,王刚成为大家公认的“铣工专家”和专治数控生产中各种疑难杂症的“妙手神医”。例如,王刚根据零件的特点和工艺要求,花费数年时间潜心钻研,无数次模拟实践,最终解决了铣削加工难题,使加工精度可以达到0.005毫米,这比一般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0.008~0.010毫米)还要高,堪称铣削加工领域的奇迹。赛场上,2008年,他参加“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提前半个小时完成参赛作品,以优异的成绩夺得铣工冠军。4年后,他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再登巅峰,成就了“双冠王”的美誉。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王刚用10年时间淬炼着自己年少时的航空梦想,他深知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要想实现人生的更大的价值,就要在不断迎接挑战中扛起更重的责任。
分享与创新彰显工匠精神
在中国传统匠人文化中,绝活儿是手艺人的铁饭碗,是保证一家老小温饱的“一招鲜”,轻易不能外传。
2010年,刚过而立之年的王刚肩负起新的使命,沈飞成立了第一个以员工名字命名的班组“王刚班”,他任班组长。然而,年轻的班组长王刚知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的道理。作为团队带头人,王刚深知分享与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源动力,是传统工人向大国工匠转型的必备素养,是中国高端航空制造业戮力前行的时代要求。于是,他白天利用班组会把自己多年总结积累的加工绝活与大家分享,晚上通过社交软件与班组成员进行经验交流,共同研究技术,携手创新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王刚班形成了“点子最多”“精度最高”“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四最”工作风格,逐渐成长为能人聚集的高手团队。在王刚的带领下,“王刚班”先后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秀班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班组成员累计7次夺得全国、省市技能大赛冠军。
2011年,沈飞成立了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有我们劳模创新工作室。”这是王刚在工作室成立之初做出的承诺。目前,工作室集聚了方文墨、孙飞等一批来自公司不同工种的各级技术精英54人。工作室坚持以“顾问专家领军、生产攻关同步、创新育人并举”为导向,以面向科研生产解决技术难题和生产瓶颈为目标,实现大量的技术革新、生产攻坚、工艺改进的目标,共完成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480余项,创造经济价值2亿多元。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王刚荣获我国高技能人才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技能大奖。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座谈会上表示,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和优秀代表,是创新技术技能、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如长年采访王刚事迹的沈飞报记者吴加舜所说,他多年与王刚的接触过程,他撰写与王刚相关的新闻稿件的过程,也是他在不断走进一个独立、优秀人格的过程。时代赋予了王刚这样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产业工人崭露头角、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而他并不恃才傲物,也拒绝浅尝辄止,而是影响身边的人笃行自强、敏学创新,践行航空报国的使命荣誉,为所有奋战在航空工业一线的技能工人树立起大国工匠的精神榜样。(来源:中国航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