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 到 中 秋
发布时间:2016-09-13     浏览量:1695   分享到:
又 到 中 秋
茫茫苍穹,圆圆满月,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到来。每到这一天,远离家乡的游子,都会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一起欣赏明月、品尝月饼、吟诵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最美的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不完的话,徐不尽的情;中秋最美是思念,那一轮圆月仿佛明亮的眸子,荡漾着深深地情意,传递着美好的祝福。
幼时,中秋节在梦里。夜里盼,白天想,不为长长的思念,不为久久的梦幻,只为尝一口甜甜的月饼,甜在嘴里,美在心里。那时候的中秋节就和过年一样,总是眼巴巴地盼着、想着。
少年时,中秋在心里。长长的站台,漫长的等待,只渴望自己快快长大。对未来的日子没有焦虑,充满了喜悦;对即将离开校园,也没有悲伤;固执的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美,外面的月光更明亮。
人常说:“家是故乡美,月是故乡明。”花开花落,月缺月圆。一年一岁,带着无尽的思念,我驶向成年。即使成年以后,我依旧忘不了,妈妈笑眯眯地将圆如明月的苹果塞到我的手里;忘不了,自己贪婪的吞咽姐姐从城里带回来包装精美的月饼;也忘不了,哥哥给我谈他月宫折桂、独占鳌头的梦想;更忘不了,奶奶津津有味的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后来,我把中秋捏成一个圆圆的月亮,成为一种向往和想象,一种凄苍和情愫。于是,中秋节便含情脉脉、充满浓郁的人情味。阴时,我可以倾听苏轼倚着篱门哼唱那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哀怨曲子;晴时,我可以品读李白醉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诗章;圆时,我可以感受齐白石镶着“咬定莲花是故乡”的情怀和在似与不似中寻找艺术的灵感;缺时,我可以追念余光中对“乡愁”和“邮票”的缠绵与忧郁。
时光如梭似箭,时代大步前进,穿梭在中秋团圆路上的人们也许依然还有很多,美好的中秋印象也许能在新一代的心中留下更为现代的深刻记忆。但这样的记忆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无从猜想,只有到他们写回忆文章的时候才可以看得到。就如同我写自己记忆中的中秋一样,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自己的中秋的模样。世间的事物也许就是这样在一代代人的心中逐渐成长和转换,积累和沉淀成任后人解读的历史。
再后来,为了生存发展,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都散落在各地。大家平时忙于生计,离多聚少。中秋大节来临,彼此间一定发一个短信,打一个电话,报一个平安、道一声吉祥、致一声祝贺。即使生活过的艰辛,但也充满了情谊。
不过即使如此,我也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工作以来,中秋节已经不能带给我额外的惊喜了,不过恩赐的法定的假日可以让我有机会享受一两天的清静,读一读养心文字,暂得一时心灵的休整和安宁。我相信,对于很多现代的人们,大概和我一样,中秋这样的节日的意义似乎也仅此而已。
其实,中秋无非是人们对于遥远的月亮的一种景仰。因为它圆的美丽,圆的纯粹,人们便将美好的愿望赋予它,于是在千百年的流传中就成了一种节日,成了一种良好的传统。现在的物质丰富时代,可供人们寄托和追求的事物不断增多,遥望圆月的思念情怀越来越少,月亮或许会在人们的心中渐渐失去原来的位置罢。尽管如此,圆月的皎洁美好也并非其他事物可以代替,当财物、利益、短促的快乐之类的东西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时,中秋这样的传统也将长久在人间传续。因为中秋是一缕缕剪不断的眷念,生生世世一脉相传;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它展现了一种向往祥和,向往安宁的独特民族魅力。那就不管它是稀星朗月,还是风雨交加,都可以品味出人间真情的微妙,感受到生活乐趣的奥秘。让所有的艰辛与疲劳都融化在这祥和的中秋团聚之中,然后带着全身心的愉悦,踏上明天的旅程。
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了,公司对我们不仅进行了慰问,还安排了两天休假,仿佛那银蟾光满,风清露冷,团桌共聚的融乐场景就呈现在眼前。但愿中秋之夜,所有人都能和家人团圆。